梅列信息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中国学者指责普京犯下3个错误,让俄罗斯一败涂地!观点有失偏颇

2022-09-23| 发布者: 梅列信息港|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近期,俄乌危机陷入胶着状态,国内部分对俄罗斯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感到不满的学者又开始发声。国防大学教授公...
高清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yingyuan.run

近期,俄乌危机陷入胶着状态,国内部分对俄罗斯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感到不满的学者又开始发声。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现得较为活跃,甚至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发文抨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政策。公方彬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犯下三大错误,并导致俄罗斯一败涂地。

第一,俄罗斯选择了错误的大国复兴之路。大国复兴之路有多种选择,既能通过军事强权,也可依赖政治渗透,更应仰仗技术竞争,而俄罗斯选择的大国崛起之路只能适应20世纪以前的国际格局。俄罗斯计划用赤裸裸的军事强权树立自己的大国形象,但令人意外的是,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技术、经济层面的竞争。公方彬认为,俄罗斯将军事权力作为支撑大国权威的支柱,因此毫不犹豫地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并认为俄罗斯应该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这是认识层面的错误,导致俄罗斯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选错了道路,走偏了方向。

第二,俄罗斯过于迷信土地,过于看重绝对安全,并最终导致错误的决策。公方彬认为,俄罗斯的民族性中充满对土地的渴望,过分追求自身国家安全,却丝毫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安全诉求。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计划加入北约时,俄罗斯便做出过激反应,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进入乌克兰,企图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打造缓冲地带。公方彬认为,这种做法一方面反映出俄罗斯对土地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领导层仍保持冷战思维。公方彬指出,俄罗斯作为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还拥有足以毁天灭地的核武器,并没有国家胆敢侵犯,俄罗斯不必与乌克兰纠缠不休。

第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前,反复劝说俄罗斯切勿擅动刀兵,不要发动战争,以谈判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但俄罗斯并未听取这一意见。俄罗斯一意孤行的态度导致自身遭受西方国家普遍制裁,俄罗斯的经济社会也陷入困境。公方彬认为,如果俄罗斯不能彻底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在俄乌问题上所犯的三大错误并加以改正,则必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

公方彬教授的观点有其独到之处,值得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针对公方彬教授的观点必须亮明态度。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每个人都有权对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建议,这不仅是法治国家的精髓,也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基石,无论公方彬教授对俄罗斯问题持有何种看法,都有发声的权利。

第二,在法治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发声,但在大国博弈分外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就公共议题发声时,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用情绪化的语言描述深刻复杂的问题。因此,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冷静、理智、客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法治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正确辩证关系。

其次,针对公方彬教授指出的俄罗斯三大错误,也有必要进行解读。

第一,公方彬教授指出,大国崛起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技术竞争的优势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观点值得赞同。常言道:“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21世纪的大国竞争最终是人才的比拼,是创造性的发挥,而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与革新,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从这一角度而言,公方彬教授的批评具有一定道理,但也必须注意到,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历史惯性与政治传统对于大国崛起路径的塑造也具有极大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能够用制霸全球的技术继续维护自身霸权,但熟知历史便能够发现,美国的霸权地位是通过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才得以最终确立。公方彬教授将大国崛起简单地归结为技术竞争实际上已有失偏颇,对于俄罗斯而言更是如此,俄罗斯确实担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作为最大的苏联遗产继承国,俄罗斯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低谷后,如今正处于缓慢复兴阶段。

作为一个正在恢复自身国力的国家,俄罗斯自然也想过将科技创新与整体实力提升作为复兴崛起的唯一道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人在进行决策时,总是处在一种复杂的历史惯性中,要想令俄罗斯整体立即转变思维,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正如沙俄皇帝亚历山大所言,俄罗斯最好的朋友便是陆军与海军。这种历史惯性对俄罗斯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千万条,只要符合自己国家需要即可,不能将其绝对化。

公方彬教授认为,俄罗斯采取入侵与直接占领的方式,既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也公然破坏了人类社会基本规则,因此俄罗斯必然会走向失败,这也说明俄罗斯战略传统中绝对安全的诉求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

第一,俄罗斯在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时,对土地与空间的诉求确实极其强烈,但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对于土地绝对安全的强烈需求来源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无论是公国还是帝国,亦或是如今的俄罗斯,都拥有广袤的土地,而它的疆域正是通过四处掠夺占领而逐步成型,几百年的征战传统自然培养出俄罗斯战斗民族的性格,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也对沙俄帝国的土地野心进行过描述。

第二,俄罗斯对土地绝对安全的诉求也是因为,俄罗斯始终认为自己是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是上帝的天选之子。双头鹰的徽章充分表明俄罗斯具备东西兼备的心态,东正教的普世救世主义,又进一步使俄罗斯的宗教救扶主义得以强化,宗教伦理思想与具体战略行动共同构成了俄罗斯对周边安全绝对的控制欲。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邻国众多,在欧俄地区,从摩尔曼斯克到黑海,俄罗斯邻国遍布,但独独对乌克兰动手,显然有其深层原因。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表现得非常活跃,但面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挑衅,俄罗斯也只能忍耐。

俄罗斯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因为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成员国,而是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太过错综复杂。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而乌克兰也是欧洲第二大国家,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一旦加入北约,必将成为北约针对俄罗斯的前进堡垒,届时俄罗斯显然会陷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的境地。要想理解如今的俄乌冲突,最好的例证实际上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当年肯尼迪不惜以核战争的方式逼迫赫鲁晓夫做出让步,如今俄罗斯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逼迫北约停止东扩,实则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第三,公方彬教授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前,一直在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并劝说俄罗斯不要采取战争这一最后手段,这种言论充分表明,公方彬教授过于天真。不久前,前美国驻俄罗斯外交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谈及这一问题,哈佛大学教授认为,北约可以接纳乌克兰,但麦克福尔直接表示,并没有这样的选项,北约欺骗了乌克兰,也欺骗了俄罗斯。由此可见,美国政客们已清楚地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公方彬教授作为中国学者,并不了解其中内幕,正如普京总统所言,西方国家欺骗了俄罗斯。

最后,在对公方彬教授的观点做出详细解读后,还应展开进一步分析并阐明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无论人类社会取得何种程度的发展与进步,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大国博弈与小国挣扎都是如此,即使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无限憧憬,也无法否认这一现实。离开这一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谈论俄乌问题亦或是俄美冲突,都只是纸上谈兵。

第二,人类社会仍然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事实也说明,建立真正的平等、自由、繁荣的人类社会确实任重道远。对中国而言,维护14亿人口大国的安宁稳定与和平发展,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中国也应从此次俄乌危机中吸取各方面教训,吸收好的经验,警惕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错误与教训。

总而言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仍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大国博弈的丛林世界中仗剑经商,才是确保中国能够为中华民族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坦途的根本之道。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梅列信息港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梅列信息港 X1.0

© 2015-2020 梅列信息港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